“豆腐脑”变成了“冻豆腐”
发布时间:2023-12-22
分享到:

  “幸亏装了‘冷气片’,才让联络通道施工这么安全高效!”看着眼前的冷却塔和冷冻机组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,二航局福州滨海快线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少林感慨道。

  福州滨海快线项目全长19.82公里,其中,滨中区间隧道单线长逾4公里,共设有6处联络通道,最长处近29米。联络通道连接两侧地铁隧道,承担隧道内消防疏散和区间排水功能。由于线路临海最近距离不足50米,全线均处于地下水丰富的水粉细砂层,在流体一般的地层中建联络通道,其困难不亚于在“豆腐脑”中打洞。
  传统施工方法是采用三轴搅拌桩对松软土体进行搅拌,同步加入水泥浆加速土体凝结,让原本松软的土体变得稳固。但在临海地层中,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。地下海水流量大、流速快,使用传统方法,土体还没来得及凝结就会被海水和流砂稀释冲走,加上39米的超大埋深,不仅难以保证土体的加固质量,也无法准确验证地下土体的加固效果,施工风险巨大。
  “土体太松软,加固不确定性因素多,如果给‘豆腐脑’降降温’,把它变成‘冻豆腐’,就能提升土体强度和稳定性。”经过项目团队和专家组深入研讨,陈少林提出采用冻结法对细软地层冻结加固后再进行施工。“所谓的冻结法就是通过人工制冷把联络通道的开挖土体冻结起来,再挖凿成我们想要的结构。”陈少林补充道。
  说干就干,项目团队计划在联络通道及隧道周围钻出百余个冻结孔,孔中插入冻结管,通过冻结管联通外部的冷却塔和冷冻机组,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制冷循环系统,将松软土体全部冻结。但安装如此巨大的“冷气片”,6条联络通道一共要钻671个管孔,这远比想象中困难。
  原来,土体虽然软烂如“豆腐脑”,但在钻冻结孔时,却变成了钻机也钻不动的“硬茬”,经常钻着钻着,钻杆就莫名其妙被“抱死”了。经检测发现,临海土体中粉砂含量极高,颗粒状的流砂摩擦力巨大,随着钻杆的高速转动,流砂在摩擦力作用下逐渐“抱团”,越抱越紧,如果频繁拔出钻杆清理泥沙,反复扰动的流砂就极易发生坍塌渗漏风险。
  钻杆不能拔,也不能随意重新打孔。经历多次“卡顿”后,项目团队最终决定在钻杆尾部注入抗盐高粘膨润土,随着钻杆的转动,“抱死”的流砂就会在膨润土的润滑作用下逐渐散开。“冻结管是制冷系统的‘经脉’,只有它畅通了,‘冷气片’才能发挥制冷作用。”陈少林说。
  “光有制冷系统还不行,还要在循环系统中加入足量的‘制冷剂’。”陈少林介绍道。而所谓的“制冷剂”就是淡盐水。
  要想将“豆腐脑”变成“冻豆腐”,就必须要确保淡盐水在管内循环不结冰,还要保证土层能够冻结。经过多番查找相关数据和试验,项目团队决定将淡盐水的浓度控制在27-30波美度,温度控制在零下28摄氏度,通过其在冻结管中进行循环,就可以不断带走地下土体的热量,并输入冷气给地层降温。“冻豆腐”形成后,作业人员就可以在这块巨大的“冻豆腐”中开挖了,这样不仅安全,而且高效。 
  同时为确保联络通道在土体解冻后的质量,解冻过程中,项目团队对通道外壁2.6米范围内的土体进行融沉注浆,待土体解冻,水泥浆凝结,通道外侧就形成了厚厚的保护层。
  有了“冷气片”,项目团队很快就将6堆“扶不起”的“豆腐脑”变成了6块约850立方米的冻感立体的“冻豆腐”,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品质。

  • 责编:
  • 来源:二航局